一、总体概况
青海民族大学于2021年获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于2023年9月首次招生。该学位点设有“天然药物研究开发”“药物分析与药物质量标准制订”和“中藏药制剂研究与开发”等三个研究方向,明确了“以药学职业实践为导向,面向地方经济建设需求,服务民族地区医药行业,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运用专业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可从事药物技术转化、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领域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该学位点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其中本校导师6人,校外导师13人。已准备好完备的培养方案并按此执行。
二、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产教融合的培养方式,以学院为培养单位,采用校内外“双导师”培养制度。校内导师为培养第一责任人,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各研究方向吸收本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团队,共同承担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高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胜任力。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类别包含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所有开设课程须体现探究式、研讨式的教学要求并提供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工作计划,经相关程序审核后,由学院统一备案。课程考核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须将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不单纯以分数、课程论文进行课程学习评价。
本学位点着眼于药物研发、生产及流通领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选题,并鼓励研究生选择与药学领域及自身相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开题通过后,在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下,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可以是针对药学实践领域具有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专题研究报告、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质量认证、质量标准、项目管理方案、发明专利、案例分析、技术改革方案等,但须以论文形式呈现。论文研究结果应对药学产业实际工作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研究生导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吸收本领域的实务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不够;
2.产教融合的培养方式有待进一步细化。
四、未来的发展计划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宗旨,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核心问题,对导师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立德树人的提高和要求将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完善研究生高质量培养的各项制度,不断提高学位点研究生培养质量。
2.坚持以医药产业发展关键问题和社会与区域发展对药学专门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突出民族院校药学学科特色,以药学基础研究引领创新药物研发为主体,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更多省级教学、科研人才与团队,产出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为医药行业发展关键问题提供技术方案。
3.严把研究生导师遴选和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和学位论文的质量审查。
4.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进一步深度融合,将学生培养与岗位职业紧密结合。